<
y9h2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临高启明 > 四百零一节 少花钱多办事
    “这个比例在总费用里大概占多大呢?”艾志新赶紧问道。

    “我看设比例不合适,可能会造成分摊过大或者过小。按照他们的收入吧。愿意参加的,收取相当于归化民职工一个月的平均工资。”刘翔说,“花一个月的工资办个婚礼,不算过分吧?”

    “我觉得少了。”艾志新说,“至少也得三个月吧。他们可都是老归化民,没老婆,能有多少花销?至少都有两三年的积蓄……”

    “别说两三年,我看有些人都有三四十年的积蓄了呢。”王君打趣道。

    会议室里顿时暴发出一阵笑声,连张允幂都忍俊不止。

    刘翔原本竭力想保持严肃,这会也不得不笑着摆了摆手:“好了好了,别开玩笑了。继续说正事。”

    林佰光笑道:“我看一个月的工资差不多了。正因为他们是光棍汉,没家累,平日里花钱大概也是大手大脚的,积蓄有一点也不会多。收得太多人不乐意。万一连这点钱也拿不出来的,就从他们工资里每月扣除就是了――额度小,不影响生活。”

    “就这么办吧。”刘翔见艾志新还想发言,直接一个大招把他给憋了回去。

    杜易斌赶紧道:“缺口的部分,我看用不着动用财政的资金。我有个建议,那就是叫广州城的各个大户捐献点钱。然后在婚礼打出这些商户的名号表示感谢――也可以把筹办婚礼用得物品的购货合同给他们。对于那些商人和大户而言,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投名状了。那些粮商还有高举等人肯定会捐钱捐物的,保不齐他们也会让自己的家族子弟加入进来呢,这样也能根据捐钱的人数和数额看看那些大户们的屁股坐在哪呢,对以后的工作有个参考。”

    “拉赞助做广告的思路。不错不错。”张允幂说,“这点钱对他们还不是九牛一毛。何况还有广告回报呢。”

    刘翔还没说话,林佰光便摇头了:“虽说我们只要把这个意思透出去,广州城里的大户们愿意出钱的肯定不少,而且一个比一个慷慨,但是实话说这么做并不妥当。一来容易让广州的市民和大户们产生某种错觉,觉得赞助了就和我们有了什么特殊关系;二来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捐款这种事,偶尔做是慈善,经常做就是收税。我们自己能控制好这个度,以后的广州市政府呢?毕竟这一声令下,全城掏钱捐的来钱手段多容易――好事最后也得被办成坏事。”

    林佰光从90年代就在县城里的机关混事,对基层政权施政的种种弊端看得太多了。频繁且强制的捐款实际上消耗的都是政权的公信力和百姓的善心,次数频繁之后不但给群众很大的负担,社会效果也不好――明明办得是好事,却被群众看作是“盘剥”“甩负担”。

    “我也觉得不妥。”一直没有发言的王企益也表示反对,“这种非常规的敛财手段要少用。当初办亚运的时候我还是小学生,当时学校统一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捐五角钱。还在各班、全校、乃至全县各校里搞捐款排名,弄得各班各校攀比。看起来声势浩大,‘全民积极参与办亚运’,热闹的很。可是有的学生家庭困难的,5角1元对他们真不是小数目――你说学生家长和学生对这种捐款怎么看?难道是兴奋加自豪吗?后来北京申奥就不再接受群众捐款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那对方主动捐钱我们也拒之门外?”杜易斌急道。他们昨天的讨论中就把“捐款”作为经费的主要来源。

    “对,这个钱我们不能要。”刘翔说,“特别是咱们现在的新生活运动正在往深度发展,和大户们的关系颇为微妙,这个时候尤其要注意分寸,以免给外界某些错误的信号和……未来的口实。”

    杜易斌、王君等人都是一脸失望。

    张易坤赶紧道:“捐款自然是不行的。不过我们可以拉赞助打广告,这个应该没问题――纯商业行为。比如婚礼上用得茶食,举办婚宴用得食材――广州城里有我们重点扶持的一些企业,让他们来赞助比较合适。”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就是基本是广州光复之后发家的,都有一些元老院的背景和投资,关键是他们和广州城里的旧大户、缙绅大多没有瓜葛,历史清白。叫他们出赞助放广告,即是知名度宣传,又体现了元老院对这些新工商业者的扶持态度。

    张易坤的这个提议获得了大家的赞同。

    “要是他们不愿意呢……”

    “只要稍微有点见识的人,就是打破头也得上。”张易坤笑道,“元老院能扶持这么傻的企业当标杆?”

    这政策就算是定了下来。张易坤信心满满――其实这些赞助商的名头他早就有了腹稿。洪元老扶持的张记食品那是肯定要入选的,他家既然做茶食,相关的点心便可交给他们;至于自家生活秘书家里的一点小小的产业,自然也是要照顾的。还有一家是医药口刘三元老最新扶持的“新企业”――陈李济,这家旧时空的老字号,在本时空开张不过三十多年,元老院一进城,刘三便亲自登门,要求“合作”。让这家虽然开业不少年头,却没什么大起色的药铺受宠若惊。这个举动让润世堂的老板颇为失落。

    刘三既然这么看重陈李济,这家铺子也得分润些。润世堂是“元老院关系企业”,而且还是刘三当年力捧过得,也不能怠慢……

    张易坤一面盘算着入选的“赞助商”,一面在纸上涂涂抹抹,很快就开列了十二家商铺字号的名单,交给大家传阅――选择赞助商既然被刘翔提高到政治高度,元老们自然都要过目一番,充分体现“集体领导”。

    “这两家药铺和我们的渊源我是明白的,不过婚礼上弄两家药店有什么用?”张允幂不解,“他们的商品婚礼上明显用不上……”

    “用得上用得上。”杜易斌因为养穿山甲,对中医药略通一二,“结了婚自然要生孩子,要生孩子,就得调经调气血。我看婚礼上可以馈赠每对夫妻滋补药物若干,让他们能早生贵子……”

    “想不到还是要包养儿子。”秦瑞雨笑道。

    “包养儿子就包养儿子吧。”王君很是兴奋,“有了孩子才象个家庭么!而且他们都是元老院的孩子――多多益善。”

    至于其他一些项目,自然也是靠拉赞助来解决。大波航运提供夜游珠江的花船,格子裙俱乐部提供文艺演出――这事该俱乐部的几位大佬已经在广州市政府游说了很久,要在广州公演,“扩大新文艺的影响”,如今总算是得了一个名正言顺的机会,别说要他们来免费演出,自带干粮都乐意。

    婚房的问题也在会议上一并获得了解决,协调之后决定指定若干庙产房“定向出租”给新婚夫妻,租约暂定一年。

    身为广州市宗教联合会的主席的崔汉唐拍着自己的肚子说道:“我那里就有不少老房子,至少能解决三分之一。不过庙产房非常分散,又大多是商业用房。生活用房很多都破败不堪,修缮起来是一笔很大的费用――怕是艾局长也不肯批――所以只能临时凑合下可以,长了不行。”说着看了艾志新一眼。

    崔汉唐本来就打着“借东风”的主意,趁着这个机会用办公厅的拨款把广州宗教办管辖的庙产房修缮一番。所以对王君等人提出的借“庙产房”给归化民结婚的事情非常热情。

    然而艾志新并不上这个当,不同意拨款修房子。表示宗教办管理的庙产房已经公司化改制,房产维护本着“谁受益谁维修”的原则,应该自行筹款维修,没有办公厅出钱修房子的道理。

    艾志新只做没听见,他对这类“花钱买脸”的活动一概不感冒――作为财税局局长,眼下的财政状况很不乐观,全靠他们财税金融方面靠着原始的金融财政手段腾挪才能勉强维持住一个稳定的局面。

    接着,又有人发言提出一些新的点子,包括会场布置、流程和礼仪,大伙越说越兴奋,大有把这件事办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典。

    “就这样吧,我们也不要在这上面消耗太多资源了。”刘翔眼瞅着艾志新的脸不断的抽搐,打住了大伙的无穷想象力,“这事我们都是外行,具体的仪典活动给方非去办,至于拉赞助的具体筹办由老张搞。”他伸了个拦腰,“婚礼不用着急,先把房子安排好,这才是要紧事――领了证就是夫妻了嘛,没必要非得等到办了婚礼才进洞房,我们也来个移风易俗!”他转头对秦瑞雨说,“你们宣传口要抓好舆情宣传,不光是报纸,还有引导员的作用也要发挥起来。”

    ----------------------

    下次更新:第七卷-两广攻略篇129节